【反电信网络诈骗】遵义公安反诈一周警情通报
发布时间:2022-05-20 09:16浏览次数:1900 次
遵义公安反诈一周
警情通报
(2022)第7期

2022年5月9日至5月15日,全市发案环比上七日上升26%。
发案前三名的县区(市):红花岗、仁怀(播州)、汇川(新蒲)。
发案前三名的乡镇(街道):
第一:绥阳县洋川街道;
第二:仁怀市中枢街道;
第三:红花岗区老城街道,新蒲新区礼仪街道,播州区龙坑街道,仁怀市盐津街道、茅台镇。
注:以上排名包含并列!
发案最高的五种诈骗类型依次是:
刷单类诈骗!
虚假投资理财类诈骗!
网络贷款类诈骗!
冒充电商物流客服退款类诈骗!
冒充公检法及政府机构类诈骗!
按年龄划分:20岁以下2%、21-30岁54%、31-40岁25%、41-50岁13%、51-60岁6%。
按文化程度划分:小学12%、初中49%、中专7%、高中8%、大专12%、本科11%、研究生1%。
2022年4月初,家住遵义市红花岗区长征镇的李女士在陌陌上聊天时收到一陌生男子的好友申请,通过查看对方资料,觉得对方各方面条件都比较不错,便同意了,双方聊了几句后,对方就说陌陌上的人很乱,想要加李女士的微信,由于比较聊得来,双方就加了微信,对方介绍自己是部队上的,平时使用手机有限制,不经常使用微信,叫李女士用一款叫“蝙蝠”的软件,这个软件比较安全,李女士想着平时没事时也无聊就下载了“蝙蝠”软件。 又聊了几天后,对方称自己马上要转业,正在做一个软件项目,让李女士登录“郑州商品交易所”的网址帮他操作,按照对方说的在规定时间内购买“期货棉花”的虚拟商品后,十多分钟就赚了2万元,而且也看到对方提现成功了。李女士对每次都能赚钱感到疑惑,便问了对方,对方称自己的舅舅是这个公司的主管,按照他舅舅说的时间购买就能赚钱。 李女士心动了,便叫对方带自己一起赚钱,注册账号并开始在平台上进行投资,刚开始投入了1万元赚了2000元并成功提成。李女士更加信任对方,继续加大投入,由于对方告诉李女士不能频繁提现,否则会有被系统发现等风险,所以,直至5月中旬陆续投入了47万余元后,李女士确需用钱准备提现时,发现提现失败,客服告知要再次投入23万才能提现,李女士意识到被骗,共计被骗47万余元。
犯罪分子通过QQ、微信、soul、陌陌等社交软件加受害人好友,抖音拉群,或者在公众号、微博、抖音、知乎等网络平台发帖、投广告,称有投资理财门路吸引受害人关注。随后拉人进群,组织“水军”在群里扮演投资者,晒出收益情况误导受害人。 犯罪分子在群聊中通过直播教程、导师指导等方法对受害人进行洗脑,通过高收益投资项目、稳赚不赔等幌子让受害人产生兴趣,向受害人发送链接或二维码下载虚假投资平台APP,受害人成功上钩下载APP后,再通过“导师诱导”进行投资。 犯罪分子通常会以小额返利让受害人初尝甜头,并能提现成功,以为投资真能获利,然后骗子再不断诱导受害人加大投资额度。 受害人“投资”到一定数额,看着投资账户上有不少钱却无法提现,骗子就以“登录异常”、“服务器维护”、“银行账户冻结”等各种理由解释为何提现失败,紧接着会利用受害人急切提现、盲从的心理,再收取所谓的“审核金”“税费”“保证金”、“解冻金”、“刷银行流水”等,或要求受害人继续充值投入才能成功提现,再次诱导受害人转钱,直至将受害人榨干。
1、有一定收入的单身男女,以及喜欢投资、理财、炒股的群体是投资理财类诈骗的主要对象,且被骗金额巨大,请这类群体要更加提高识诈防骗的意识能力!
2、投资理财类诈骗都需要用到一个“诈骗平台(APP)”,因此请广大投资者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使用其中的“APP自检”功能可以帮助我们识别诈骗APP,使用“风险查询”功能可以帮我们甄别诈骗网站,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并且正确使用,有效防止被骗。 3、不轻易加“投资群”,不轻信“理财高手”“金牌导师”“大师指点”,不轻信陌生人的投资理财推荐,不轻信“盈利图”,不注册来路不明的“投资会员”。 4、不轻信所有的“有内幕消息”“掌握后台漏洞”“稳赚不赔”“低成本高回报”之类的投资。 5、目前,银行三年定期基准利率为2.75%;理财类产品年收益一般为3%-4%左右;年收益6%以上的意味着极高风险;如遇 10%以上年收益的,请清醒头脑,极有可能就是骗局。
投资理财请认准银行、有资质的证券公司等正规途径。
长按或扫描下方二维码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关注官方政务号